情景教育的创新实践

来源:解放军报 | 2023年06月08日 17:09
解放军报 | 2023年06月08日 17:09
原标题:情景教育的创新实践
正在加载

①

②

③

       ■本报记者 王社兴 人民海军报记者 王汉唐 通讯员 李文禄 张峻玮

  “能看清多远的历史,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

  接到参加情景教育的通知时,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保障部助理员赵加文正在出差返回的路上。打电话来的战友叮嘱赵加文,这次情景教育务必参加。

  赵加文或许不知道,这次酝酿已久的情景教育,和他还有一些关联。

  此前,该基地一名领导恰巧听到赵加文当新兵时的一段经历--

  那时,赵加文所在新兵连在刘公岛上。兵之初,赵加文和战友的第一堂大课,是在甲午战争博物馆里上的。

  那是一次三公里跑比赛,从北洋海军忠魂碑跑到东泓炮台。结果,刚起步,赵加文的鞋就被踩掉了。来不及回头,他一把脱掉另一只鞋,赤脚踩着碎石子路跑完三公里。从那以后,赵加文的故事一直被新训干部讲给一茬茬新兵听。

  “深入了解那段历史,对我触动很大。”赵加文没想到,这句话传到基地领导耳朵里,竟会演变成一次情景教育的探索与尝试。

  “能看清多远的历史,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该基地党委一班人一致认为,基地所属部队驻地历史教育资源丰富,是搞好情景教育的有利条件。备战打仗任务越重,机关干部越需要警醒,越需要一堂堂生动的教育课增强危机感、忧患感、紧迫感。

  “只有让官兵走出机关,身临其境,被教育氛围所感染,才能让大家受到触动。”该基地政治工作部一名领导告诉记者,“基地党委最终拍板,拿出专门时间,组织官兵前往教育地开展系列活动,既给官兵听、看、感的机会,也给大家留出思、悟、说的空间。”

  “教育在合适的时机举行,就像在雨后撒下种子”

  深夜,参谋李子超在铺位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从码头起航后,李子超觉得自己正随战舰驶入一段历史。

  前几天,机关把相关读本发给了大家。登舰前,李子超已读了一大半。随着战舰轻微地摇晃,“这条航道前人也曾走过”的念头,让他有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那段历史产生的痛感,此刻如此清晰。

  在相隔不远的另一个舱室,业务长张帅也毫无睡意。在甲板上看完纪录片后,张帅一直被一种情绪包裹着。晚上讨论时,张帅说了很多,要不是其他战友也要发言,他还会说下去。

  “有些话,应该记在本子上,再慢慢刻进脑子里。”想到这里,张帅摸到笔记本和笔,朝着亮着灯光的地方走去。

  一路航行,一路观察,政治工作部某处副处长袁慎祥感到,情景教育已开始产生预期效果。

  参观活动从北洋海军公所开始,到海军博物馆结束;集体授课以“海军发展与国家命运”为主题探究其中的联系;讨论紧密结合“什么样的海军能打胜仗”来谈历史教训与经验……

  “按说走陆路赴教育地更便捷一些,最后还是决定乘舰从海上走,就是因为这更能让官兵在身临其境中产生共鸣。”袁慎祥说。

  “这次教育课,特别有氛围。”不知不觉中,一级上士王明明已在1∶1复制的定远舰上拍了许多张照片。

  2020年9月,王明明从电视里看到定远舰那块重约18吨的铁甲起吊出水的新闻后,便对这艘见证了北洋海军历史的铁甲舰产生了兴趣。

  在北洋海军忠魂碑前祭奠,在海军博物馆前组织签名仪式……袁慎祥告诉记者:“这次教育活动安排了多个教育场所,为的就是让官兵从不同视角来审视那段历史。”

  全程跟随下来,记者发现,向北洋海军兴亡史要镜鉴,在感受人民海军由弱向强发展历程中激发斗志,在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之路中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构成了这次情景教育的清晰思想链路。

  “教育是可以设计的,好的引导往往不露痕迹。”该基地政治工作部一位领导说,“教育在合适的时机举行,就像在雨后撒下种子。”

  “内心被真正触动,就是这种感觉”

  重温入党誓词,是这次情景教育诸多活动中的一项。看到官兵举起右拳高喊入党誓词,记者被深深地震撼了。

  “我之所以高声宣誓,是因为我很激动。此时此刻,我更加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历史不会重演。有了党的绝对领导,人民海军将不辱使命、无坚不摧。”保障部助理员周韶国的这番话,让该基地政治工作部干事王建民感同身受:“内心被真正触动,就是这种感觉。”

  在东泓炮台旁举行的官兵发言明志活动中,王建民站在了刻着“十三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这句话的石碑前。

  那年,在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习主席语重心长地说:“我一直想来这里看一看,受受教育。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十三亿多中国人要发愤图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更强大。”

  此时此刻,刚从甲午战争博物馆走出来的王建民对统帅的这句话有了更强烈的共鸣和更深刻的理解。

  “请党放心,强军有我!”王建民的发言,赢得了现场官兵和游客的热烈掌声。

  历史与现实的碰撞,带来更多思考和感悟。

  在甲午海战官兵蜡像前,一个小女孩的话让一级上士胡盼心头一震:“玻璃柜里的是海军,这个叔叔也是海军。”那一刻,胡盼猛然意识到:“中国海军的使命,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在一个展馆前,胡盼感慨万千:“对一个国家来说,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招来狼,自己就要变成一头雄狮。”

  教育中,很多官兵和胡盼一样,开始以更开阔的视野思考问题。

  听着讲解员对黄海海战、威海卫保卫战的讲述,官兵们时而凝重、时而振奋、时而愤怒。随后的讨论中,大家的思考汇集在了一起:“没有信仰的军队,不会有战斗力”“团结是铁是钢,是最强大的力量”“练兵千日用一时,真能打仗是根本”……

  翻开李子超读了一大半的《中日甲午黄海大决战》,里面有很多批注,其中一页的空白处写着:“军史折射国运,富国必须强军。”

  参谋王松的思考更为具体:“从北洋海军的失败,可以反观出当下联合作战的重要性,体系制胜的前提是每个作战链条都必须强起来……”

  “签名的时候,我想起了那个叫‘亮剑深蓝’的雕塑”

  一场教育有多大成效,得看官兵目光落在哪里。

  教育中,有的官兵驻足在北洋海军“特等炮手”“特等射手”“技术能手”银色奖章前。

  有的官兵下意识地伸出手,隔空去摸复制的定远舰那门被栏杆隔了起来的主炮。历史上,定远舰上的官兵曾用它重创敌军。

  在海军博物馆,张帅则把目光投向一个展柜,展品的名称是“上甘岭枯枝”,其下有这样几行字:“1952年10月,朝鲜人民军代表团赠送东海舰队的礼物。此枯枝仅85公分,竟嵌入35枚炮弹弹片。”

  驻足凝思,张帅感叹:“在严酷环境中,我们敢于斗争也善于斗争,这才叫中国军人。”

  随着教育的深入,更多官兵开始思考今后的努力方向:“胜利是等不来的”“备战是一趟关乎生死的竞速跑,人人都在其中”“现在要做的,就是把工作干到极致,把本领练到最好,让人装合一,时刻准备好”……

  “邦境虽安,忘战必危。”讨论中,该基地一名领导说:“回顾百年前中华民族这段屈辱史,再想想人民军队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时刻准备着,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更多的思考在发酵,更多的力量在凝聚。

  在海军博物馆前的广场上,官兵们纷纷在红色横幅上签名明誓。

  “亮剑深蓝,舍我其谁。”放下笔,参谋王志恒告诉记者,“签名的时候,我想起了那个叫‘亮剑深蓝’的雕塑。”

  此刻,在海军英雄广场上,巨型雕塑“亮剑深蓝”--一把熔铸了被我人民海军击毁的部分敌舰机残骸的擎天长剑直指苍穹。

  “我们要用自己的奋斗,把它擦得更亮、变得更锋利!”王志恒说。

  图①: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组织舰艇编队训练。

  图②:该基地某护卫舰支队组织下连新兵参观海权文化展馆。

  图③:该基地某护卫舰支队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王光杰摄

  让教育多一些代入感

  ■田红军

  置身甲午战场,剜心刮骨般的耻辱感涌上心头;参观海军博物馆,向海图强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把官兵代入特定的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去感受、去体悟,教育的渗透力和感染力就会大大增强,就能达到其他教育难以达到的效果。

  事实证明,感同身受的教育最能打动人,也最能吸引人。当前,“网生代”官兵对世界有着独特的理解方式、接受方式,遇事喜欢自己去体验去感受而不喜欢灌输说教,这要求我们在实施教育时,要想方设法让他们融进去、深进去,将他们代入其中。

  教育多一些代入感,必须打破“身份枷锁”。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固定的“人设”。带着这个“人设”去参加教育,许多人会对教育产生抵触感。要通过同乘一艘船、同读一本书、同悟一个理,引导大家从这个现实“枷锁”中走出来,进入到教育者为他们量身打造的“角色”中去。大家都被代入其中,平等地参与教育、接受教育,教育的效果自然就会呈现出来。

  教育多一些代入感,必须加强“情境设计”。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人追剧追得欲罢不能,有人看电影看得泪流满面。这就是情境的力量、故事的力量。说教千遍不如“身入”一遍。要聚焦教育的主题主线,统筹军地教育资源,在特殊的时机和场合,创造性设计一些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情景、特定的情节、特定的活动,让官兵在边走边看边讲中去进行沉浸式、情景式体验,在身临其境中感同身受。需要指出的是,情境的设计要始终紧扣主题、服务主题,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过程与效果相统一、官兵悟与组织导相统一,让教育的立意更鲜明、现场感更强烈、官兵感受更深刻。

  教育多一些代入感,必须注重“共情效应”。“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代入式教育,说到底就是要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要准确把握“网生代”官兵特点,把“共情效应”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来追求,在筹划上,精心设计一些感人的情节、交流的平台、表达的舞台,给大家生情、共情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环节上,突出主题演讲、体会交流、党旗宣誓、签字仪式等,让官兵把感情抒发出来,让大家共同接受教育;在实施上,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官兵步步深入教育预设的场境,真正成为“剧”中人,与剧情、剧境呼应交融。

  教育多一些代入感,必须依托“官兵主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困难自己扛才知不易,道理自己悟才更深透。要把立足官兵悟贯穿教育全程,让他们既做受教育者也做教育者,在身临其境中感悟真理,在相互交流中启发自觉。要把胜战之问、价值之问、本领拷问等大课题具体化,巧妙地融合渗透在教育中,让教育的过程成为官兵主动思考、追寻答案的过程。

编辑:杨雯珺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正在阅读:情景教育的创新实践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