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监测站里的航母梦想

来源:解放军报 | 2021年05月17日 08:39
解放军报 | 2021年05月17日 08:39
原标题:藏在监测站里的航母梦想
正在加载

监测站工程师讨论方案。 董鑫摄

  在海边某军港码头,有一个非常普通的小院子。这个被热带植物环绕的小院,驻扎着一支鲜为人知的部队——海军某监测站。

  院子里的营房有些陈旧,房龄早已超过了驻扎在这里的军人年龄。走进干净整洁的营区,你能感受到某种特有的科技氛围。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军营,如果说它与别的军营有所不同的话,那就是房屋里摆放的全是精密的仪器。你无意中端详某台仪器时,这里的主人或许会告诉你,这台仪器曾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工作在这里的数十名军人,头衔不是高级工程师就是工程师,他们之中三分之一有硕士学位,十分之一有博士学位。

  这是一个简陋而不简单的营区,这是一个集高端仪器和高学历人才于一身的团队。如今,拥有高端装备和人才的部队,在我军也不是什么稀罕事。稀罕的是他们与大国重器——航空母舰息息相关,他们被战友们称为“航母保健医生”。

  从未上过航母的“梦想编剧”

  已经找不到发际线的高级工程师周诚祥,笑眯眯地说:“没想到临近退休了,军旅最后一班岗竟然是为了航母。”

  这名服役了差不多40年的资深硕士,军旅生涯基本上都献给了海军装备保障事业。他跟各式各类舰艇都打过交道,主编了60多册士官装备训练教材,5次荣立三等功,先后获得“全军装备动员试点先进个人”“军事理论研究先进个人”等荣誉。

  最令周诚祥骄傲的是,他参加了40多次重大演训活动。这些演训活动的装备保障方案和计划,都是由他牵头负责编写的。

  在监测站,周诚祥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可在战友心目中,他是一个最能撰写装备保障“脚本”的编剧。一个个方案、一条条计划,保障着舰艇编队“生龙活虎”地驰骋远海大洋。

  30多年前,周诚祥带着诸多梦想穿上了“浪花白”。在诸多梦想中,航母梦是一个最不敢奢望的梦想。自从辽宁舰入列海军后,周诚祥也做起了航母梦。他坦率地说:“都这把年纪了,航母梦也只能是想想而已。”他一度认为,自己行将结束的军旅生涯再也不会与航母有任何交集了。

  两年前的一天,一个做梦也想不到的任务“砸”到了周诚祥头上——首艘国产航母将要交接入列,某综合保障基地急需一个围绕航母的岸上保障“标准作业程序”,说通俗一点就是需要一个岸上保障航母且具有法规性质的操作“脚本”。

  “周高工经验丰富,就由他牵头负责吧!”最终,周诚祥走进了领导视野里。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接受任务后,周诚祥没想到航母梦想就这么突然闯进了现实,来到自己身边。保障水面舰艇自己有着丰富的经验,航母虽属于水面舰艇,但其他舰艇与这个“巨无霸”显然不可相提并论。从来没有上过航母的周诚祥掂量着其中的分量。

  作为老兵,周诚祥从来没有说“不”的习惯。接受任务后,他向基地党委立下了军令状、定下了时间表。

  白天,周诚祥上午搜集资料,下午到各单位调研了解情况;晚上,上半夜汇总资料,下半夜编写“程序”……带着2名工程师,“梦想编剧”周诚祥开始了从0到1的起飞。

  监测站营区不大,宿舍到办公室也就几十米路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周诚祥干脆在办公室打起地铺,工作模式从以前的三点一线变成了两点一线。到最后,办公室成了集餐厅、宿舍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那半年,周高工过的就是‘007’的日子,基本上也没怎么回家,在餐厅也很少见到他。”监测站政委黄波说。

  200多个日日夜夜,在大家的集智攻关下,包含了法规依据、工作要点、任务分工、实操程序、注意事项等内容的260多条“标准作业程序”出炉了。

  当周诚祥把近40万字、厚厚5本《海军某综保基地标准作业程序》放到基地领导办公桌上时,看着这位老兵带有血丝的双眼,基地领导竖起了大拇指……

  由于各种机缘阴差阳错,周诚祥至今仍旧还未登上梦想中的航母山东舰。但令人欣慰的是,周诚祥可以登上办公室四楼,远远眺望山东舰。

  山东舰硕大的身躯,静静横卧在大海之上。每当看到这一幕,周诚祥的心头都会涌起一股自豪感。梦想走进了现实,也走进了他的视野。见到记者,他念叨:“没想到,我会以这样的方式圆了自己的航母梦。”

  不想当舰长的博士不是好“表叔”

  监测站下属的计量站高级工程师王瑞宝,本科读的是计量,硕士读的还是计量,博士读的仍然是计量。学计量,就少不了和仪表打交道,由此他这个有着20多年兵龄的老兵,被人戏称为“表叔”。

  在“表叔”王瑞宝眼里,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有数,都可计量,要计量就离不开仪表。他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一艘航空母舰上的仪表有上万块,单单压力表就占了近一半。除了压力表,还有电流表、功率表、电阻表等等五花八门各类数不过来的仪表。这些仪表,无时无刻不在显示着航母的安全运行状况。

  王瑞宝是从中国计量学院毕业参军来到海军的。在读“4+1”的“1”时,全班同学都是首批从地方大学入伍的,他们几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目标:驭大舰,闯大洋,当舰长!

  王瑞宝和大家一样,怀揣着舰长梦想,并把实现梦想的“人设”写在了笔记本上:先当部门长,再干副舰长,然后当舰长……

  “说老实话,那时候还不敢做航母梦,觉得航母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事情。”王瑞宝至今对自己当年的梦想还记忆犹新。

  若干年之后,很多同学真的当上了舰长,王瑞宝的舰长梦却破灭了。他从军校里出来,就被分到了计量站,领导说:“你到计量站专业最对口,部队需要你这个仪表工程师。”

  舰长梦破灭了,另外一个梦想一不小心冒了出来。与山东舰的交集,王瑞宝觉得是一种缘分,航母梦想也跟这个缘分有关。

  2016年,王瑞宝参加一个装备评审会,登上了航母辽宁舰。站在航母的甲板上,迎着和煦的海风,王瑞宝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震撼”!最令他兴奋的是,航母上有一个计量室,梦想突然间离自己竟是这么近。从那时起,王瑞宝做起了航母梦。随着山东舰入列,他的工作骤然间变得更加繁忙起来,因为所负责的工作与航母直接发生了关联。

  “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聂荣臻元帅的这句教导,一直铭记在王瑞宝心间。航母上的仪表,不管是通用仪表,还是专业仪表,都是监测航母健康状况的,而他的工作就是监测计量仪表,是“纪检的纪检”。

  一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干起来却不那么简单。要完成好仪表的监测计量工作,你首先要搞清楚航母有多少块仪表?这些仪表都在哪里?用什么方法来监测计量?法规和科学的依据是什么……

  航母没有仪表寸步难行,仪表出现问题将会影响相关仪器设备和武器装备的正常运转。王瑞宝带领团队,干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为山东舰量身订制了计量校准操作规范,使得仪表计量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仪表计量工作具体而又繁琐。如今,计量站的一帮仪表工程师们,经过数月的努力,基本上摸清了山东舰仪表的底数;为了给航母留下一支常驻的仪表计量队伍,计量站为航母举办了计量基础知识培训班,培养了一批计量骨干……

  与舰载机轰鸣着从航母甲板上起飞不同,“表叔”们的工作是默默无闻的。计量站的工程师们,用他们专业的智慧和精益求精的技能,和其他专业的战友一道,撑起了航空母舰坚实的甲板,托举起了舰载机腾飞的羽翼。

  爱较真的“跑酷”博士

  与计量站的工程师们相比,装备鉴定评估与质量控制室是监测站与航母接触最为亲密的团队。这个高学历的团队,有个共同爱好——跑步。

  控制室主任余超博士,每天跑一个10公里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比余超大2岁的工程师袁慧五博士,自愧跑步追不上余超,不过,工作之余跑一个5公里也是家常便饭。

  奔跑对他们说,是爱好更是工作需要。

  山东舰自2017年下水后,余超他们就介入了航母的试验试航工作。在开启航母重要装备健康管理的工作中,监测航母轴系是一项既耗体力又烧脑的工作。

  与驱护舰相比,航母的轴系长、机舱温度高,而且结构复杂,每完成一个点位的监测,都要从底层甲板爬上高层甲板,然后再回到底层甲板。一趟来回跑下来要登爬100多级台阶,即便是年轻力壮的舰员去爬大轴,把各点都监测完一遍,也得用上2小时,每次检查完都是汗流浃背。

  其实,博士们大可不必到现场测量,很多任务都可以请舰员帮助完成。但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尽快了解装备的性能状态,每次监测他们都是亲力亲为,每天上上下下跑好几趟,身上的衣服基本上是湿了干、干了又湿。袁慧五笑着对记者说,每一次监测大轴,都是插空进行,都得用奔跑来抢时间,感觉就像是在“跑酷”。

  爱奔跑的博士们还挺爱较真。在一次检测工作中,袁慧五怀疑一个设备的参数不太正常。思考一番之后,他找厂家切磋。研讨之后,厂家告诉他,能正常显示,说明问题不大。

  眼前“问题不大”,不等于以后也会“问题不大”。回到控制室后,袁慧五就跟这个参数较起真来。他又是翻书本,又是找人讨教。尔后,他抱着一堆理由再次找到厂家理论。厂家被他的较真感动了,马上投入人力物力,经过一番攻关研究,终于把这个令人怀疑的参数修正过来了。

  首艘国产航母是我们自行建造的,在驾驭它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开拓性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做,还有很多空白等着我们去填补。正是博士们的较真,把很多短板一点点加长了。

  比如,舰员在一次对机油的监测中,发现水分含量偏高。为了查明原因,控制室的工程师们反复监测,大胆求证,终于发现是取样的问题。取样位置不科学、取样方法不规范,都会造成监测结果出现偏差。

  这次“找茬”工作结束后,也给了控制室主任余超一个启发:仅仅靠控制室的几位工程师来完成监测工作,远远不够。于是,他们向航母建议,要在舰上培养一批兼职监测员。

  今年3月,首期机电专业监测员培训班开班了。经过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一批舰员获得了监测资格证,可以胜任监测工作。

  监测员培训班成功举办后,大受舰员们欢迎,其他专业的舰员也纷纷要求控制室帮助他们举办培训班,一股学习专业的热潮顿时在山东舰涌动起来。

  在航母接舰部队组建之初,余超就有希望成为国产航母首舰舰员,圆自己读大学时的航母之梦。不承想,后来与航母失之交臂,今天又以这样的方式为航母奉献自己的力量。

  余超很平静地对记者说:“我们的工作虽然不在聚光灯下,但既然接受了保障基地交给的监测工作,就要本着对航母负责任的态度,把工作干好。”

  监测是一项平凡的工作,博士们却不甘于平庸。正是他们的这种精神和姿态,让我们看到了一艘承载着青春梦想和强军梦想的“人才航母”,正在大洋之上劈波斩浪。

编辑:阚纯裕 责任编辑:刘亮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最新推荐
正在阅读:藏在监测站里的航母梦想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