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高山水兵的深蓝守望

军事新闻(原创) 来源:央视网 2020年08月13日 17:0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在东海前沿的一处山脚下,驻扎着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某发信台。台站只有6个兵:上士隋逸祖,中士王贤书、廖熙鑫、周腾飞、梁盛志和上等兵王美杉。他们是水兵,却不能驾驶战舰犁波大洋,干航空却无缘挥戈蓝天,而是默默坚守在本职岗位,守望战鹰翱翔海空。

  远离繁华闹市,长年与山为伴,孤独的台站几乎融入了茫茫山林。虽然规模小、人员少,台站却是通信保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守在山里的一茬茬信号兵,就是战机飞往蓝天路上明亮耀眼的航标灯。他们是怎么工作、如何生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台站,倾听他们的奉献故事。

  “马铺是座荒山,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间一个我。”这是发信台台长隋逸祖对马铺的第一印象。入伍前,他也曾一心想登上军舰驰骋大洋,最后来到了航空兵部队位于山脚下的某发信台。

  作为一个标标准准的“小、散、远”单位,发信台偌大的营区里只有6个人和1条狗,是很多人眼里名副其实的“冷宫”。这里流传着这么句“顺口溜”:上山巡线苦,一天二两土;上午吃不够,下午还得补。

  台站有些年头了,有些房屋年久失修,早已斑驳了。台站后面是一座大山,平时除了巡线也是人迹罕至,颇有几分断壁残垣的味道。刚来到这里的时候,隋逸祖感觉自己就像一袋不大不小的鹅卵石被扔在了这座荒山上,没有半点声响。

  当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情绪也就有了起伏。刚上山,隋逸祖用60分钟就把整座山走了个遍。战友们围着他说话,他却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老台长胡文走上前,拍着他的肩膀说:“这里以后就是家。”

  老台长的这句话,当时的隋逸祖说啥也不信。他心想,谁会把家安在孤零零的荒僻山脚?这些心结就像一块块“石头”堵在隋逸祖心口,让他一天到晚沉默寡言。

  后来他才懂,其实来到这里的每个战友,心里都曾装着沉甸甸的“石头”。如今肩扛上士军衔的隋逸祖,已是战友眼中的“老大哥”。他不仅坚守了下来,还因为成绩突出立过功、受过奖,心里的“石头”早就被成长的脚步甩在了身后。

  初见隋逸祖,他刚从山上干完活下来,半卷的袖子下破了个不大不小的洞,皮肤黝黑,一双手像是一截老榆树,上面布满了茧子。很难相信,眼前这个略显苍老的满族老兵,实际上是一名90后。如今,他已经在部队度过10余个年头了。

  历任台长中也有过想建设台站的,但困于台站人员少、资源匮乏等现实困难,只能无奈地望山兴叹。但隋逸祖不这么想,他说:“我来这里不是图一份清闲,我想给台站留下点什么,不为别的,就为这身军装。”

  说干就干,隋逸祖愣是带着身边的人让台站旧貌换了新颜。他带着战友自己动手修山路、搞建设,把台站当家建设,并创新总结出了台站的“三干”精神:起早贪黑的干、头顶烈日的干、披星戴月的干。

  每天上山巡线是隋逸祖的日常之一,蜿蜒曲折的小路依山而起,山间云雾缭绕,对于看的人来说,它很美。“这里以前都是杂草,这条路是我们拿打草机、镰刀、镐头一点一点地凿出来的。”他一边介绍一边指着山下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修路那会儿,干到深夜是常有的事。”

  “那段时间很苦,就像是一场漫无目的的远征。”就这样,仅仅凭着一双手,隋逸祖带着战友们在山里设立了防火隔离带,清理所有天线周围障碍物,完成所属天线的位置测绘工作。他们还通过自己的努力,翻新了住宿楼,新建了临时来队家属楼,打造了全新的健身房……战士们都抢着为大山的“家”增光添彩。

  战士王贤书老家来自安徽,他的家乡有很多的山。同样都是山,王贤书却觉得,这里的山在他心里更伟岸——因为坚守山脚发信台,他对海军航空兵的使命、责任有了最直接的感受。

  “小点工作看似平凡,却很重要。”坚守台站4年来,王贤书越发领悟这句话的真谛。在王贤书眼中,责任就像自己守的山,在眼前更在心间。信号兵这个岗位看似平凡,同样需要练就过硬本领、时刻保持警惕,每一次看似平淡无奇的战备值班,都关乎战机的飞行安全。

  近年来,发信台承担了繁重的战备任务,周腾飞从未出现一次纰漏。也正是因为一茬茬发信台官兵融入血脉的“备战基因”,发信台成立60多年来,始终保持着“零差错”的纪录。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每一名信号兵的担当底色。

  日常的上山巡线工作,驻守在这里的战士们没有一天停止过。他们每天都要及时、准确无误地保障值班机房的通信畅通,对设备进行试机、电台检查维护,稍有差错,就会影响战备。

  台站里有官兵们开垦的一垅菜地,廖熙鑫主动承包了下来。每次值完班,他都要到菜地走一圈,浇浇水、拔拔草,跟菜苗“说说话”。每当青菜、西红柿熟了,台站的6个人一起品尝,分享收获的喜悦。

  在他们看来,耕种一垅菜地,也是耕耘“以站为家、爱站建站”的心田。梁盛志说:“如今后勤保障好了很多,伙食费也上涨了,但大家还是喜欢每天往菜地跑两趟、围着田埂走一圈。”菜地里的一点一滴,都是台站官兵“手心里的宝”。

  台站虽然人少,但作风标准一点也不低。一茬茬发信台战士们严格遵守着这样的信条:一个连是一支队伍,一个班是一支队伍,一个人也是一支队伍。他们每天早晨按时起床,内务整理井然有序;平常一人值班,一人做饭,一人买菜,出操时人员全部到位,往往只有三个人,他们一个人带队喊口号,两个人做动作,一丝不苟。

  坚守台站,守望孤独,这对每一个年轻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有人说,山上最适合观赏落日,但在这里,天线通信状态时刻保持良好是坚守在这里的信号兵内心最大的宽慰。

  山的这边、海的那边,这群水兵一直在默默坚守着、奉献着,他们虽然不能驰骋大洋、翱翔蓝天,但是他们心中自有一片海洋和天空,那是一种用信念凝聚成的坚守。

  (文/沙凌云 罗文明 干源晓   图/赵宁宁 王艳庆 申屠霖辉)

军事首页
分享到: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