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我家的当兵“接力棒”

军事新闻 来源:解放军报 2019年05月26日 14:2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90多年前, 一个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挑着担子,行走在大别山地区的田间地头、乡村县城。他还有一个别人察觉不到的任务——为我们的党组织秘密收集情报。这是我对祖爷爷郑顺财的最初印象。

  我家住在大别山中段南麓的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这里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被誉为“全国将军第一乡”,走出了王树声、陈再道等多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有数万名英雄儿女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宝贵的生命。

  听老辈人讲,祖爷爷是在1926年走上的革命道路。1931年部队改编,他在红四军当兵,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祖爷爷留下来的事迹很少,村里90多岁的老人曾讲过祖爷爷机智脱险的故事。那是在1929年的冬天,祖爷爷为了摸清敌情,潜入顺河集垸店村。返回途中,祖爷爷发现正被敌人跟踪,他迅速冲进附近的一处院落,跳进院落里冰冷刺骨的池塘。幸运的是,池塘四周的杂草、树木极为茂密,敌人空放了几枪便悻悻而归,祖爷爷侥幸躲过一劫。

  祖爷爷是在1932年牺牲的。他在一次开会途中被叛徒出卖,遭到“白狗子”的袭击,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如今,只有一张泛黄的《因公牺牲证明书》,承载起一家人对祖爷爷的念想。

  祖爷爷牺牲后,祖奶奶付可枝也与部队失散,不满1周岁的爷爷郑世际被托付给一户梅姓人家抚养。爷爷总是吃不饱饭,还经常睡在小集市的板凳上,人长得瘦弱。1946年4月的一天,15岁的爷爷被一支抽壮丁的国民党军队带走了。直到1949年8月,在湖南衡阳一带的战斗中,爷爷所在部队集体投诚,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这时,爷爷才算真的明白是为了什么而当兵,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童年的时光里,我偶尔会听爷爷讲起当年作战的故事。尽管耳朵曾被炮弹震伤,遭遇化学武器袭击导致皮肤时有瘙痒难忍的症状,但爷爷总说,自己只是革命队伍中的一份子,像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不值一提,能够幸存下来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在海南岛战役中,航渡距离远,水流湍急。在没有空军的支援下,爷爷所在连队依靠简陋的木帆船分批渡海。有的战友中弹牺牲,有的木帆船被击翻,但爷爷始终跟随大部队,在艰难的抢滩登陆后成功登岛。我问爷爷,你们在激战中会想什么。爷爷说,当时就想着登上海岛,打败敌人,夺取胜利。

  1950年10月,爷爷随第一批志愿军入朝作战。行军、挖猫耳洞、打仗、送信等内容构成了爷爷关于那场战争的记忆。1952年的冬天,由于通信线路被敌人的飞机炸坏,短时间内无法恢复,爷爷接到了传送战斗文书的命令。途中,爷爷突然听到零碎的枪声和敌人巡逻兵的脚步声,他运用平时训练学习的战术,巧妙利用地形与敌人周旋,最后钻进一处大石头缝里躲过去,及时将战斗文书送往前线部队。我依然记得爷爷讲述的一段战斗经历:在朝鲜的战斗是不分昼夜的,一场夜战中,炮火连天,尘土飞扬,喊杀声响成一片。耳边轰鸣之际,一位身材高大的战士把自己猛地扑倒在地一滚,等清醒过来时,那位战士已经牺牲了……当泪水从爷爷苍老的面庞滑落,在他长久的沉默中,我感受到爷爷身上厚重的老兵情怀,心中也升起了对绿色军营的向往。

  当我入伍后第一次休假回家时,平时不苟言笑的爷爷特别开心,仔仔细细地打量着我身上的绿军装,还特意拿出自己的军功章在我胸前比量。他反复说道,“这个兵要好好当,好好当”。可当我把获得的“优秀士官”奖章带回家时,爷爷已经不在了。2016年6月26日爷爷病逝,享年86岁。

  就在爷爷病逝的前一年,他坚持带病参加入朝作战志愿军战友的聚会。见面聊天时,爷爷与老战友们合唱《志愿军战歌》,一起回忆战斗的岁月,有说有笑的,就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爷爷对军旅的真挚情感,深深影响着父亲和我。

  父亲郑尊元是在1982年入伍的,来到原沈阳军区某部,成为一名工程兵,一直担负国防工程的施工任务。1987年,父亲退役回家,但他始终觉得自己这个兵还没当够。在家时他最喜欢带我看军旅剧、唱军歌,常常对我说,“好男儿就要去当兵”。等我2013年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毕业后,父亲对我说,“去当兵吧”。顺利通过政审和体检,我在湖北省麻城市应征入伍,时隔27年,我接过了一家四代人当兵的接力棒。为此,父亲很高兴地摆了十桌宴席,特意请来亲戚朋友庆祝,席间他一直自豪地说,“我们一家四代都是当兵的……”

  相比于祖爷爷和爷爷的时代,父亲和我都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战争岁月,在部队只是普通一兵。父亲的6年军旅生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白山黑水间施工。父亲从南方来到天寒地冻的东北,吃着硬邦邦的窝窝头和粗糙的高粱米,有时耳朵冻伤了,有时手脚皴裂了,但他从来没有叫过苦,多次受到连队和营里的嘉奖。

  爷爷曾说过:“先有国家这个大家庭的安宁,才有我们小家的幸福。当兵报国是我们家的传统,这个传统要一直传承下去。”如今,我在第75集团军某旅当班长,正努力沿着父辈们的足迹前行,运用大学掌握的中医学知识,在提高旅卫生员一线救治能力上发挥作用。战友们特别羡慕我们一家四代人的当兵经历,父亲也专门用写信的方式对我说,“你是我们家的第四代军人,肩上的责任更重大,希望你不断地突破自己,把兵当好”。我会将一家四代人的当兵之路延续下去,像父辈那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新闻图集更多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