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南疆军区党委用喀喇昆仑精神激励官兵铁心戍边

军事新闻 来源:解放军报 2016年11月04日 14:1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每天清晨升旗,雷打不动。

每天清晨升旗,雷打不动。

  两年前,习主席在古田全军政工会上明确指出,要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两年来,全军部队忠诚使命、潜心砺剑,不断打牢官兵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

  驻守在祖国西北边陲的南疆军区,守卫着共和国90余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3500余公里的边境线。广袤的南疆、苍凉的边防,特殊的环境、特殊的考验,需要特别的忠诚、担当和意志。

  近年来,军区党委坚持用“热爱边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喀喇昆仑精神激励官兵忠诚戍边、激情干事,把忠诚奉献的种子播撒在官兵心田,凝聚起强军兴军的强大力量,在雪域昆仑立起了“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好样子。

  忠诚铸魂,扎牢信党爱党的思想根基

  “什么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是在党最困难的时候,向党要副担子挑在肩上的人。”这是当年进藏英雄先遣连的党代表、一等功臣李狄三的临终遗言。

  1950年8月1日,进藏英雄先遣连136名官兵面对给养断绝,疾病蔓延的艰难境地,靠射猎充饥,用兽皮御寒,以牺牲63人的代价完成了“挺进西藏,解放阿里”的神圣使命。

  忠诚使命,铁心戍边。如今,以进藏英雄先遣连官兵的英雄壮举为主线创演排练的大型历史剧《人民功臣——党代表李狄三》,成为南疆军区党委弘扬喀喇昆仑精神、熔铸官兵信党爱党坚定信念的一个缩影。许多官兵感慨:“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舞台剧,更是一部叩问心灵的教育片。当兵就要像李狄三那样,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福祉,不怕吃苦、甘于吃亏。”

  “部队镇守南疆,使命责任重大,官兵面临的考验现实直接。”军区政委缪文江说,“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喀喇昆仑精神’,打造官兵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品质,扎牢信党爱党跟党走的不锈钢钉。”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南征又北战,扎根在边疆……”党的十八大以来,南疆军区结合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围绕部队重大历史篇章,先后编排制作了“学主席讲话、讲强军故事、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情景故事会、音乐舞蹈史诗《昆仑颂》和大型专题纪录片《大昆仑》,生动呈现了南疆军人忠诚使命、听党指挥的时代风采;整合形成了“壮志先遣线”“穿行极地线”和“忠诚守防线”三条红色文化教育线,邀请原第一野战军老红军袁国祥做客昆仑网络电视台,通过场景再现、画面定格等方式,让官兵感悟文化力量,接受灵魂洗礼;结合重大演习、边境管控等任务,广泛开展火线入党、党旗下宣誓和“举连旗、学连史、唱连歌、铸连魂”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官兵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铮铮誓言。

  文化励志,砥砺崇军尚武的血性虎气

  “伴随急促的警报声,一组全副武装官兵巡逻执勤的画面映入眼帘……”这是军区拍摄的警示教育片《特殊战场》里的一组画面。近年来,军区党委针对担负特殊使命任务、官兵直面生死考验的实际,不断砥砺崇军尚武的血性虎气,把传承红色基因的“软实力”转换成了能打胜仗的硬功夫。

  “打仗不怕死、训练不怕苦、执勤不怕险、守防不怕亏。”走进千里边关、大漠戈壁上的座座营盘哨所,以“思战、谋战、备战”为主题的战斗标语、战斗文化墙比比皆是,处处弥漫着浓浓的战斗氛围。

  官兵敢打硬仗,部队才有血性。为此,他们结合野外驻训等时机,开展“讲忠诚、讲武德、讲责任,立起‘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好样子”和“观战斗影片、唱战斗歌曲、喊战斗口号、砺战斗血性” 教育活动,激发官兵苦练打仗本领的热情;举办“铸剑昆仑”军体竞技比武,在近似实战环境中锻造官兵敢打敢拼、无惧无畏的战斗品格。

  一块烈士墓碑就是一座精神丰碑。在海拔4300多米的康西瓦烈士陵园,长眠着100多位在保卫边疆、建设边防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军区党委将这里作为感悟南疆军人精神高地、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场所,每逢重大活动或重要仪式庆典都要组织官兵瞻仰缅怀英雄,荡涤灵魂。

  军区主要领导说:“这既是我们南疆军人的精神高地,更是培育官兵血性虎气的生动载体。看到他们,你就能看到南疆军人身负的特殊使命,感受到南疆军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典型熏陶,激发扛责尽责的无悔担当

  “穷地方、苦地方,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在军区举办的“喀喇昆仑新卫士”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十多名来自不同岗位的官兵代表深情讲述着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励志故事。军区政治部领导介绍:“这些在喀喇昆仑精神培育下成长起来的新典型、新传人,激励和熏陶了一大批官兵扛责尽责、忠诚守防,成为聚力强军的鲜活教材!”

  “越苦的地方越能体现价值,越难的事情越能干出成绩……”大屏幕上,海拔5170米的天文点边防连英语翻译刘康一亮相,便赢得官兵阵阵掌声。从自愿选择西陲边疆到铆在岗位执着坚守,从突破难点困境到荣立一等功,一段段真实的场景、一个个奋斗的镜头,将刘康“千日冰雪边关、三年艰苦历练”的成长经历深深印在了官兵心中,让大家在感同身受中点燃了干事创业激情。

  “从训练场到阅兵场,靠一流的标准展示军威;从昆仑山到天安门,靠一流的姿态彰显担当。”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中,军区某炮兵团自行火炮方队分秒不差通过天安门。回望阅兵历程,担任方队基准引导车驾驶员的四级军士长熊立辉感慨:“乐于奉献、敢于担当是南疆军人的鲜明特征,几个月的付出换来阅兵场上36秒的精彩定格,这份荣耀我铭记于心。”

  “作为女儿,无法在双亲面前尽孝;作为妻子,无法分担家庭重担;作为母亲,无法呵护培育孩子……”当海拔3700多米的三十里营房医疗站护士长卓玉娇哽咽着道出自己内心的彷徨与痛苦时,全场气氛变得凝固,更为她“坚守,是为了对高原官兵的那份爱”的高尚境界所折服。

  “雪域牦牛”钱有武、“昆仑硬汉”祁发宝、“清华学子”李高杰、“模范军嫂”孙小芹……近年来,军区党委坚持用喀喇昆仑精神熏陶官兵,培塑了一批批立身为旗、铁心戍边的先进典型。在他们先进事迹的感召下,一代代守防官兵挺立冰峰哨卡,用双脚丈量国界,把青春和生命留在边关,做到了心志不移、斗志不衰、干劲不减。(特约记者 王 宁 摄)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860010-1102010100
1 1 1